【导演阐述】
如何更好地走近经典、传承经典,让《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穿越历史时 空与当下时代对话?舞剧《曹雪芹》选择走进主人公的人生和内心去体味《红楼 梦》作者的“痴”与“泪”,透过历史迷雾,抽丝剥茧,用抒情写意和直击人心 的舞蹈语汇将曹雪芹家族不幸、爱人分离、亲人离世、理想破灭在其内心留下的 痕迹一一呈现,再映衬还原于他的心血之作《红楼梦》,在思想精神层面达到高 度契合。
整部舞剧紧抓“情”之一字,仿佛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沿着其喜怒哀乐、沟 壑起伏行走,层层打开,层层深入。舞剧基调亦与《红楼梦》遥相呼应,哀而不 伤,隐而不发,虽命运多舛,亦全心热爱。作品以主人公所处时代——清中期京 城为背景,序、四幕、尾声结构既以时间为轴,又打破时间界限大量使用倒叙和 时空交错,无论富贵到寥落、相爱到分离、思念到聚首,亦或抱负到幻灭、写作 艰辛到高峰呈现,各条脉络线交织并行、贯穿始终。
人物塑造上亦如《红楼梦》 ,无论主次不吝笔墨,细致描摹,千人千面,各 不相同。大到曹雪芹的惊世才华、敏感梦幻、悲悯体贴,芳卿的美丽多情、温柔 坚韧,福彭的英武豪迈、宽厚慈爱,阿敏的富贵风流、重情重义,鄂三的率真淳 朴、忠诚追随,小到村姑仆妇、贩夫走卒,务求鲜活生动。
舞剧矛盾冲突既表现在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和各自生命体悟与命运走向的不 同,又表现在帝王、贵族、官宦、商贾、平民各自源于特定时代下社会文化立场 的无奈与冲突。
舞剧最大亮点亦是难点在于如何表现“一人一书 ”的关系,如何将主人公的 梦幻情感、悲剧体验、幻灭感伤、生命悲悯,与《红楼梦》产生精神层面的内在 关联,而不是生硬植入《红楼梦》代表人物和典型场景。要于大悲大梦中呈现大 爱大美,此亦是对导演的最大挑战。
【剧情梗概】
序 百年怀想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清乾隆年间,一本奇书《红楼梦》风靡京城,书的作者却鲜为人知。除夕之夜,海淀西山,雪芹凄然离世。从此年年岁尽,表妹芳卿感时思君,漫天焰火幻化成记忆中翻飞的纸鸢……

第一幕 知交京华
青年雪芹寥落京城,和好友阿三帮百姓画风筝卖钱,与宗室少爷阿敏因误会相识,结为知己。雪芹入宗学教书,却不被老教习所容,愤然离开。

第二幕 空劳牵挂
失散多年的表妹芳卿,幽居在雪芹的梦里。梦回江宁织造府,雪芹追随着儿时的脚步,目睹当年抄家劫难……所幸表哥福彭护佑,多年后找回曹家被抄的万卷藏书,雪芹漂泊的心寄情于写作。

第三幕 如梦大观
才名远播的雪芹,仍对现实抱有一丝遐想。但短暂的当差生涯,表哥福彭的英年早逝,让雪芹看透了皇权下的无望与悲凉,所谓“大观”不过假象。“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雪芹如他笔下的顽石,终被“世难容”。

第四幕 隻立千古
雪芹与芳卿在时光中奔走、交错、分离,心却连在一起。西山明月,照着孤独的雪芹,充满灵性的文字和思念在月光中流淌。多年后,雪芹与芳卿晚年重逢,笑看梦里梦外,已分不清哪个是戏,哪个是人生。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雪芹一直在《红楼梦》中等你,等你一起入梦…

评论